devotion  

雖然都已經下架超過一個禮拜了......姑且還是寫一下我對這款遊戲的感想吧。

然後有雷是必定的。

無政治要素、無特殊彩蛋分析,純心得。

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,「行銷很強」!

早在還沒上市、我連這遊戲都沒聽過的時候,就已經在各個SNS上面看到「點光明燈」,真的是到處,然後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公三小,就是人人都要點光明燈;但我因為看不懂他們在幹嘛,也沒繼續追,就這樣默默來到《還願》上市的日子了。

上市之後也是在各大平台不停被洗版;洗洗洗洗洗洗洗,每個人都在何老師、每個人都在慈孤觀音,我因為俗辣屁不敢玩,所以開始找實況主的影片來看。

當然我也不是隨便看看就來發表感言。(但我就不敢玩啊對不起)

一開始我觀看的時候有部分沒有很認真,因為有些實況主的直播方式我沒那麼喜歡,本身平常也沒在看實況因此是隨便挑,總之我會開著水管然後一邊看噗浪一邊打手遊之類的,但是當我一遍一遍把從A實況主那裡看到的,跟從B實況主那裡看到的,一點一點的拼湊起來,一次一次更了解劇情之後,看了至少五人以上的實況影片,然後也看了一些劇情解析影片、彩蛋解析影片、包括前導ARG紀錄片,最後終於拼湊出了全貌。理論上早就被雷到歪掉的我,最後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在幾次觀看中哭了。(還有一直在同樣的地方重複被嚇)

第一個感想:何老師根本戲份超少大家為什麼要一直提她XDDDDDDDDD

當然因為她扮演了一個遊戲中很重要的神棍角色,但我真的覺得她好不重要XDDDDDDDDDDDD我當初超想知道何老師究竟是有多可惡,人人喊打,不過我自己看完以後卻對何老師沒甚麼感覺。

人在心靈感到無助的時候求神拜佛是很可想而知的事情,何老師確實是用了大家心靈的脆弱來詐財很糟糕沒錯,但我最著重的還是那些被騙的人心裡到底有多空洞;除了錄音帶中的那三個案例,當然也包含了男主角。

講難聽一點,我心中始終有那種「被騙的人活該」的嘲諷感。

我當然知道何老師騙錢很糟糕,但同時也覺得那些人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,反而一頭栽到騙局裡而不肯清醒,如同男主角一般。

1980年代正好是我小時候的事情。

一開始我也被遊戲中的背景設計所吸引;電視上的畫面、天花板上的吊扇、桌上鋪報紙吃飯、老舊的電冰箱,當然還有最重要的,字幕呈現的感覺,都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小時候。

而我想,男主角某部分跟我的媽媽很像(我現在才恍然大悟的)。

岔個題說一下我媽媽。

我媽媽年輕時是個很引領風騷的人。

她自己出外工作、個性叛逆、並且有很多追求者,應該算是那個年代的潮潮吧。

她早早就結婚生子,但不是因為傳統想法的關係,我想應該是她覺得她喜歡所以她就想結婚如此而已。

不過很不幸的是她老公外遇,她很生氣的離婚之後遇到了我爸爸,兩個人戀愛之後開始同居,但因各種理由他們始終沒有辦理結婚手續。

更不幸的是,我爸爸後來也外遇。

我媽從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從此停滯不前,無法忘卻從前被人捧在手掌上當公主的過去,開始自暴自棄;酗酒、成天咒罵我爸爸,覺得千錯萬錯都是他的錯,後來其實也有加入一些宗教,我是不知道她有沒有包功德金,但那個從天上掉到地下、開始怨天尤人的感覺,我在遊戲裡的男主角看到了很相似的影子。(對應遊戲男主角:曾經拿過編劇獎、後來被說過氣、不肯承認失敗、甚至怪罪俐芳亂花錢)

美心敲著彈珠聽見外頭父母吵架的畫面我非常有感。

那就是我啊。

多少次假裝沒聽見,即使外頭吵的不可開交,我還是必須一臉平靜地做著我自己的事。

而我也勸過媽媽,跟爸爸分開就好了,反正你們從頭到尾也沒結婚;得到的回答是「我都是為了妳,希望妳有一個完整的家庭」

事實上,就是我媽媽不承認自己三番兩次在愛情上失敗而已--跟男主角不肯承認他在工作上失敗一樣,甚至連理由都如出一轍。

勸也勸沒用,最後我就放棄了,如同上面所說,「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」,不肯清醒的人勸也是沒用,我想可能是因為這些事情造成我會覺得那些人活該的想法吧?

不是沒有人幫過你們,不是沒有人伸出援手,而是你們不肯接。

在觀元辰宮那邊的自殘橋段,我想那是男主角對美心的愛的表現--為了美心我甚麼都肯做、甚麼都肯犧牲(←然後就變成很多二創的18+題材)但那些都不是美心想要的,更不是她需要的

一味地給予對方不需要的,只是一種自我滿足。

他的確愚蠢,因為自負而關閉了自己的內心。

相對於男主角,美心是一個完全相反的存在;她從不怪爸爸帶她去何老師那邊,甚至想著「因為爸爸相信,所以我也相信」、「我想成為大明星讓爸爸媽媽一起在電視上看我唱歌」。

她還那麼小,儘管遭受到那麼多壓力,想著的還是只有父母,不過還是有天真的一面;例如「想出去玩」、覺得「爸爸騙人」、「要是比賽都辦在衣櫃裡就好了」等等這些正常小孩該有的反應,同時存在的成熟和天真使她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小天使,幾乎沒有一個玩家或觀眾不喜歡美心,也更讓人心疼。

另外還有一件事。

我學生時期其實應該是有憂鬱症的,每次學校做甚麼檢測我都是暴表,同時體重莫名下降到人生的低谷;在學校也沒啥朋友、當時交往的對象有強烈的控制狂、父母失和,我曾經問過家人想去看心理醫生,也是得到類似男主角的回答。

還能堅持到現在的我真的好猛喔(喂

在遊戲的最後,究竟男主角醒悟了沒?

網路上大家有各式各樣的推測和討論,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男主角已死,遊戲體驗是他找尋過去的痕跡,就跟《返校》一樣的感覺,而最後是美心(不管活的死的)來將無法走出輪迴的他帶走。

有人說遊戲封面的美心臉上蒙布是在觀落陰,其實遊戲是美心觀落陰回來救爸爸,我也覺得這個概念很不錯。

我一直在思考,「還願」不該是「向神明祈求願望,達成之後回頭謝神」的這個行為嗎?

但從頭到尾我都沒看到男主角有實現願望,自然也沒看到「還願」這個動作,在觀元辰宮那一段也只是在「發願」而並非「還願」。

無論如何,我覺得在這短短的遊戲之中可以讓大家有這麼多猜測和想像,是非常棒的一個設計,比起將它寫死,這樣更能在玩家留下心中留下深刻的懸念;比起玩過一輪就覺得內容太少、結局讓人呀然,重複幾次我覺得更能從每一個片段找到更多體悟。

有些作品故事的確虎頭蛇尾,看了讓人很生氣,但在我看來,《還願》並不是這樣的,它有充分在每個場景、橋段塞入讓大家有足夠想像空間的線索,即使推論出的結果不盡相同,但這就跟新詩一樣,每個人能做不同的解讀,而不是每個人都只能接受一套說法。

然後我發現有的人認為,如果是美心回頭觀落陰救爸爸,那不就表示觀落陰真的有效?跟一開始說男主角沉迷宗教、邪教害人的理念相悖。

我想遊戲從來都沒有說「叫大家不要相信宗教」這件事情喔。

有邪教、有騙人神棍的存在,不代表這世界上真的沒有真正的神靈。

而且我也不覺得這遊戲是在說一個「邪教害人家破人亡的故事」,而是「沒有好好溝通的人與人之間的家庭故事」,簡單說就是「人比鬼神更可怕」

試問在遊戲中,象徵邪教的慈孤觀音,有做了任何傷害人類的事情嗎?沒有。

一切的肇因都是何老師,也就是「人」

我本身無宗教信仰,但我相信有很多宗教也是會帶給大家正面的力量,相信不迷信才是最重要的

最後必須說,兩首歌《還願》以及《碼頭姑娘》太好聽了......尤其是《還願》,搭配最後的白畫面簡直催淚,短短3分45秒,卻感覺足夠你回頭細想剛剛所看到的那些事,簡直跑馬燈。

如今《還願》已經下架,我只有買歌回來,如果它再次上架,我想已經把這部遊戲前後看超過十遍的我應該有勇氣可以玩了。

再提一個。

其實我觀看台灣實況主遊玩片段很多時候會覺得被干擾情緒;因為場景真的太逼真,很多人會陷入回憶之中開始大聊特聊,整個帶走遊戲的氣氛,原本恐怖的地方都不恐怖了(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是這麼認為的),後來我找了日本的實況主的影片來看,對方是第一次玩,對環境的共鳴沒那麼大,自然不會去多加關注,但是會很認真在體驗遊戲;同時我覺得可以得知非本地人在玩起來的時候會是甚麼感覺,非常有趣,雖然不懂日文的人可能就沒辦法知道他們在說甚麼了......。

個人滿推這個的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hefujifactory
這人(無視訊畫面僅遊戲畫面)玩得很認真,也不會打斷劇情,同時一點一點在走路的時候分析自己的看法,而且很可愛XDDDD聽他一直被嚇有夠療癒XDDDDDDDDDDDDDDD最後感覺他有吸鼻子,應該是有偷哭吧

最後,如果你跟我一樣俗辣屁不敢玩,現在網路上已經有剪好的電影版:

 

 

但正如我上面講的,只看一遍就能有甚麼體驗我覺得可能比較難啦!畢竟不是自己玩自己控。

 

以上!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還願 心得 赤燭
    全站熱搜

    グル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